不管什么计算机语言, 内存管理都是很重要的。
javascript内存管理
不管是什么样的计算机程序语言,运行在对应的代码引擎上,对应的使用内存过程大致逻辑是一样的,可以分为这三个步骤:
分配你所需要的系统内存空间;
使用分配到的内存进行读或者写等操作;
不需要使用内存时,将其空间释放或者归还。
与其他需要手动管理内存的语言不太一样的地方是,在 JavaScript 中,当我们创建变量(对象,字符串等)的时候,系统会自动给对象分配对应的内存。来看下面的例子。
var a = 123 // 给数值变量分配栈内存 |
当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这些变量不会再被使用的时候,会通过垃圾回收机制的方式来处理掉这些变量所占用的内存,其实开发者不用过多关心内存问题。即便是这样,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也需要了解 JavaScript 的内存管理机制,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,在 JavaScript 中数据类型分为两类:简单类型和引用类型。
对于简单的数据类型,内存是保存在栈(stack)空间中的;复杂数据类型,内存保存在堆(heap)空间中。简而言之,基本就是说明以下两点。
- 基本类型:这些类型在内存中会占据固定的内存空间,它们的值都保存在栈空间中,直接可以通过值来访问这些
- 引用类型:由于引用类型值大小不固定(比如上面的对象可以添加属性等),栈内存中存放地址指向堆内存中的对象,是通过引用来访问的。
因此总结来说:栈内存中的基本类型,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直接处理;而堆内存中的引用类型,正是由于可以经常变化,大小不固定,因此需要 JavaScript 的引擎通过垃圾回收机制来处理。
可见,引擎的垃圾回收机制,主要是针对堆内存
V8的内存回收机制
在 Chrome 浏览器中,JavaScript 的 V8 引擎被限制了内存的使用,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(操作系统有 64 位和 32 位的)内存大小会不同,大的可以到 1.4G 的空间,小的只能到 0.7G 的空间。
为什么要去限制内存使用?
大致是两个原因:V8 最开始是为浏览器而设计的引擎,早些年由于 Web 应用都比较简单,其实并未考虑占据过多的内存空间;另外又由于被 V8 的垃圾回收机制所限制,比如清理大量的内存时会耗费很多时间,这样会引起 JavaScript 执行的线程被挂起,会影响当前执行的页面应用的性能。
下面我们来看下 Chrome 的内存回收机制。Chrome 的 JavaScript 引擎 V8 将堆内存分为两类 新生代的回收机制
和老生代的回收机制
,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两种堆的内存回收机制是什么原理。
新生代内存回收
我们先来看下新生代的内存回收的空间,在 64 位操作系统下分配为 32MB,正是因为新生代中的变量存活时间短,不太容易产生太大的内存压力,因此不够大也是可以理解的。首先系统会将分配给新生代的内存空间分为两部分,
- From 部分 表示正在使用的内存空间
- To 部分 表示目前闲置的内存空间
当浏览器开始进行内存的垃圾回收时,JavaScript 的 V8 引擎会将From中的对象检查一遍。如果引擎检测到对象是存活对象,那么会复制到To的内存空间去;如果不是存活的对象,则直接进行系统回收。当所有From的内存里的对象没有了的时候,等再有新生代的对象产生时,上面的部分From和To对调(即From->To, To->From),这样来循环处理。
这里主要采用的是Cheney算法
Cheney 算法是一种采用复制的方式实现的垃圾回收算法。
它将堆内存一分为二,每一部分空间称为 semispace。在这两个 semispace 空间中,只有一个处于使用中,另一个处于闲置状态。处于使用状态的 semispace 空间称为 From 空间,处于闲置状态的空间称为 To 空间。
当我们分配对象时,先是在 From 空间中进行分配。当开始进行垃圾回收时,会检查 From 空间中的存活对象,这 些存活对象将被复制到 To 空间中,而非存活对象占用的空间将会被释放。完成复制后,From 空 间和To空间的角色发生对换。 简而言之, 在垃圾回收的过程中, 就是通过将存活对象在两个 semispace 空间之间进行复制。
如果是顺序放置的那比较好处理,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处理方式。但是如果是下图这样零散的场景怎么处理呢?
图中橙色的块代表存活对象,白色地方代表未分配的内存。正常情况下,由于堆内存是连续分配的,但是也有可能出现上图的这种内存分配情况,这种零散的分配情况就造成了内存碎片,会影响比较大的内存对象的放置。
因此,这里采用一个算法 Scavenge,它主要就是解决上图中内存碎片的情况,在通过算法处理过后,内存中对象的排布都会变成下图这个排列方式,效果如下。
进行这样的算法处理,明显会让内存排布变得更整齐了,这样就非常方便之后新来的对象的内存分配。Scavenge 算法更多的是偏向算法方面的知识,这里就不过多讲解了,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行学习一下。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老生代的内存回收是怎么做的
老生代内存回收
上面讲解了新生代的回收方式,那么新生代中的变量如果经过回收之后依然一直存在,那么就会被放入到老生代内存中。
时间长了之后通过几个原因的判断,我们就会把这些变量进行 “晋升”,只要是已经经历过一次 Scavenge 算法回收的,就可以晋升为老生代内存的对象。
那么老生代内存中的垃圾回收,是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进行的呢?这里采用了 Mark-Sweep(标记清除) 和 Mark-Compact(标记整理)的策略,我们先来看下 Mark-Sweep 标记清除的策略。
标记清除(Mark-Sweep)
通过名字你就可以理解,标记清除分为两个阶段: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。
首先它会遍历堆上的所有的对象,分别对它们打上标记;然后在代码执行过程结束之后,对使用过的变量取消标记。那么没取消标记的就是没有使用过的变量,因此在清除阶段,就会把还有标记的进行整体清除,从而释放内存空间
听起来这一切都比较完美,但是其实通过标记清除之后,还是会出现上面图中的内存碎片的问题。内存碎片多了之后,如果要新来一个较大的内存对象需要存储,会造成影响。对于通过标记清除产生的内存碎片,还是需要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进行解决,因此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标记整理策略(Mark-Compact)了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标记整理策略是如何帮助清除内存碎片的问题的。
标记整理(Mark-Compact)
经过标记清除策略调整之后,老生代的内存中因此产生了很多内存碎片,若不清理这些内存碎片,之后会对存储造成影响。
为了方便解决浏览器中的内存碎片问题,标记整理这个策略被提出。这个策略是在标记清除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,和标记清除来对比来看,标记整理添加了活动对象整理阶段,处理过程中会将所有的活动对象往一端靠拢,整体移动完成后,直接清理掉边界外的内存。其操作效果如下图所示。
可以看到,老生代内存的管理方式和新生代的内存管理方式区别还是比较大的。Scavenge 算法比较适合内存较小的情况处理;而对于老生代内存较大、变量较多的时候,还是需要采用“标记-清除”结合“标记-整理”这样的方式处理内存问题,并尽量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。
增量标记(incremental marking)
为了避免出现 JavaScript 应用逻辑与垃圾回收器看到的不一致的情况,垃圾回收的 3 种基本算法都需要将应用逻辑暂停下来,待执行完垃圾回收后再恢复执行应用逻辑,这种行为被称为“全停顿”,长时间的”全停顿”垃圾回收会让用户感受到明显的卡顿,带来体验的影响。以1.5 GB的垃圾回收堆内存为例,V8做一次小的垃圾回收需要50毫秒以上,做一次非增量式的垃圾回收甚至要1秒以上。这是垃圾回收中引起JavaScript线程暂停执行的时间,在 这样的时间花销下,应用的性能和响应能力都会直线下降。
为了降低全堆垃圾回收带来的停顿时间,V8先从标记阶段入手,将原本要一口气停顿完成的动作改为增量标记(incremental marking),也就是拆分为许多小“步进”,每做完一“步进” 就让 JavaScript 应用逻辑执行一小会儿,垃圾回收与应用逻辑交替执行直到标记阶段完成
内存泄漏与优化
平常用 JavaScript 开发代码,内存的泄漏和优化是应该经常留意的。
内存泄漏是指 JavaScript 中,已经分配堆内存地址的对象由于长时间未释放或者无法释放,造成了长期占用内存,使内存浪费,最终会导致运行的应用响应速度变慢以及最终崩溃的情况。
浏览器过程中也遇到过,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内存泄漏的场景:
过多的缓存未释放;
闭包太多未释放;
定时器或者回调太多未释放;
太多无效的 DOM 未释放;
全局变量太多未被发现。
减少不必要的全局变量,使用严格模式避免意外创建全局变量
function foo() {
// 全局变量=> window.bar
this.bar = '默认this指向全局';
// 没有声明变量,实际上是全局变量=>window.bar
bar = '全局变量';
}
foo();函数内部绑定了太多的 this 变量,虽然第一眼看不出问题,但仔细一分析,其实 this 下的属性默认都是绑定到 window 上的属性,均为全局变量,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注意的。
在你使用完数据后,及时解除引用(闭包中的变量,DOM 引用,定时器清除)
var someResource = getData(); |
上面代码中就缺少清除 setInterval 的代码,类似这样的代码增多会造成内存的占用过多,这是同样也需要注意的一点。
- 组织好你的代码逻辑,避免死循环等造成浏览器卡顿、崩溃的问题
例如,对于一些比较占用内存的对象提供手工释放内存的方法,请看下面代码:
var leakArray = [1,2,3]; |